扫码进群,与同行一起共话医事~
本文来源:医学界综合整理
近年来,随着医疗资源的不断扩张和财政压力的加剧,公立医院在运营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一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尝试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公建民营”模式盘活医疗资源。
本月,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披露了江西赣州市安远县第三人民医院经营权项目。招租文件显示,招租内容为引进二级精神专科医院卫生医疗服务,起租价为536万元,招租人为安远县卫生健康委员会。租赁期限为10年(租期从经营合同签订之日起算);竞租人竞得后必须按照二级精神病医院的标准进行装修(租期时间届满,可不复原)、设备购置和人才配备等,必须符合消防、环保相应的要求,医院在经营合同签订后4个月内必须正式投入运营。
“公建民营”模式实行已久
“公建民营”是指政府将其拥有产权或使用权的医疗服务设施,在不改变权属的情况下,整体委托给具备资质的企业、社会组织或民营医疗机构进行运营管理的模式。该模式常见于养老机构建设中,旨在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同时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在医疗领域,该模式的引入并非首次。例如,福建省寿宁康复医院于2021年以“公建民营”模式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1.32亿元,床位299张,成为我国首个此类精神专科医院。安远县第三人民医院的“公建民营”项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公建民营”模式运行的优势
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公立医院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尤其在专科医院建设中,资金投入巨大。以安远县第三人民医院为例,其总投资达8125万元,但因财政压力未能如期投入使用。通过“公建民营”模式,政府可以将医院的建设成本转移给社会资本,从而减轻财政负担。
提高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
社会资本在运营过程中通常具备更强的市场导向和管理能力,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例如,竞得者需在4个月内完成医院装修、设备购置和人员配备,确保医院尽快投入运营。此外,社会资本的引入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医疗公平
“公建民营”模式有助于实现医疗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避免资源浪费。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医院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尤其是在精神卫生等专科领域,社会资本的参与可以弥补公立医院在人才和资金上的不足。
“公建民营”模式存在的弊端
公益性可能被削弱
尽管“公建民营”模式旨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但其核心价值在于以有限财政撬动社会资源,弥补政府直接运营的效率短板。然而,民营机构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可能会忽视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例如,部分民营医院可能因成本压力而降低服务质量,甚至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
监管难度大,存在法律风险
政府在“公建民营”模式下,从直接管理者变为监管者,这对地方政府的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监管不到位,可能会出现“名为整体出让,实为科室外包”的情况,导致医院运营权被分割,影响整体服务质量。此外,根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公立医院不得对外出租、承包科室,而“公建民营”模式与科室外包存在本质区别,若操作不当,可能引发法律争议。
人才问题突出
民营医院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面临较大挑战。医生和护士的编制、待遇和职业发展路径可能受到社会资本的影响,导致人才流失或服务质量下降。此外,民营医院在科研、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有限,可能影响医生的职业发展。
未来,“公建民营”或可成为公立医疗体系的有益补充,但绝非“一卖了之”的权宜之计。唯有在公益性与市场化间找到平衡点,方能让改革红利真正惠及基层群众。
盛达优配-杠杆炒股app平台有哪些-怎么加杠杆买股票-国内股票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